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录取通知书已陆续发放,准大学生们看过来
听学长们聊聊大学那些事儿
来源:厦门网 2008-7-26 9:08:05 【字体:小 大】

大学录取通知书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许多金榜题名的准大学新生开始迫不及待:该带哪些物品去学校?这个暑假如何做好衔接? 大学和高中学习有何不同?……

  本期周刊,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及厦门理工学院的四名来自我市的在校大学生们为准大学生们提供一些经验, 洞悉一下大学的“神秘”,讲述他们眼里的大学那些事儿!

  本期嘉宾

  北京大学07级数学系       许维隆

  清华大学07级工程系       朱亦博

  厦门大学07级中文系       李   睿

  厦门理工学院07级商学系 王碧春

  衔接篇

  备齐物品

  轻装上阵读大学

  过来人说:

  对刚刚释放学习压力的准大学生来说,这个暑假似乎漫长,听听刚过完大一的学长们在去年的这个暑假他们如何衔接:

  “去年高考后的暑假,我去读了雅思,我觉得英语是最不能放的”,许维隆说。同时,他也和朋友朱亦博一起参加了志愿者活动———到海沧的小学去当小老师,给外来员工子弟支教。

  高考后的这个暑假,准大学生们要学会合理安排好暑期的娱乐和学习,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多关注社会;此外,有些学校也会在暑假组织大学校友见面会,这也是提前了解大学生活的很好形式———通过与学长沟通,了解大学中关于生活、专业学习与前景的必要信息。

  整理上大学必备行李也是一门学问。朱亦博的建议是轻装上阵,“带多了是累赘,带上一定的现金、银行卡和相关证件,再带上几件衣服就行了。羽绒服到了北京再买,那里比较多而且便宜。其他生活必需东西也可到了北京再买,那里什么东西都有。”他补充说,如行李轻便的话,可买上些厦门特产让宿舍同学尝尝,这有利于增进友谊。

  王碧春建议,准大学生不妨先按照平时生活习惯理一遍思路,在纸上记下需要带上的东西,再结合通知书上所提到的物品进行整理,另外也别忘了自己的个人习惯和喜好,这样就能较全面地带齐所需物品了。

  “不少准大学生是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特兴奋,只顾着聊天说话,到了学校才发现东西丢了”,李睿特别提醒说,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特别是现金、银行卡及入学通知书等各种重要证件一定要将其置于贴身的口袋或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时时提高警惕。

  

  特别攻略 

  准大学生可凭入学通知书购买学生票,这对准备乘火车和飞机出行的学生来说,将享受较大实惠。到外地求学,钱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只需带上银行卡和少量现金就行;不少高校是公寓化管理,一般被褥等物品是学校统一购买,至于毛巾、牙刷等生活必需品则需自带,如怕行李太重,也可到校后就近购买。 

  出行前要认真阅读录取通知书中的要求,逐一落实。要携带好自己的相关组织关系档案、团员证、身份证等。不少学校要求交一寸照片等,准大学生们可在暑假提前做好准备。 

  生活篇

  尽快适应和习惯陌生新环境

  过来人说

  12年寒窗苦读,终于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踏进校园一切都是新鲜的。新环境,新同学,新宿舍,新生活。与这些刚过完大一生活的大学生们分享一下他们作为新生如何适应新生活:

  据说,南方学生第一次在北方吃饭吃到撑是一件常事。“我头一次在北大食堂点餐时,点了三道菜,接过菜时吓了一大跳,那菜的分量超多的,点一样菜就可以配着吃一顿饭了。”回忆起第一次点餐,许维隆还觉得好笑,“从那次以后我点餐都和别人拼盘或是只点一样菜。” 

  “一到冬天北京就很冷,你要尽可能地多穿,外面除了穿一件羽绒服,里面要尽量套衣服,没有人会笑你穿得像一只熊。不过室内有暖气很热。”朱亦博这番话也许会让即将从厦门到北方读大学的学生感兴趣, 他补充说,不过,南方的学生去北方读书都很耐寒。

  李睿说,当她第一次踏进校门时,第一反应是大学校园怎么这么大?单是随便转转都快转晕了。一入学她就向学姐买了辆二手车,方便上下学。李睿还建议说,大学超市里物品一般都很齐全,建议不向上门到宿舍推销的人员买东西,这些东西质量较难保证。

  “独自在外学习生活,安全第一”,王碧春提醒说,刚进新环境,要提高警惕,保管好宿舍里的东西。“大门的锁和钥匙要保管好,特别是柜子要加锁,一些贵重物品比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不用时也要锁在柜子里。自行车平时不骑时也要锁好”,刚学习独立生活的新生常会忘记这些细节。 

  

  特别攻略:

  到了新环境先要尽快熟悉校园地形,多向高年级同学(或同乡)请教;要处理好同学之间关系,切忌以我为中心;平时生活中,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等。 

  不少厦门学生到新环境(尤其到北方高校)和同学交流后发现,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不少人普通话说得字正方圆,才发现自己“地瓜腔”普通话原来很不标准。新生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应多向字典学习,向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尽量掌握标准发音。

  不少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人生活,应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要学会理财,避免不必要的消费;另外,大学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要对自己近期内活动有合理的安排,并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也许南方已很少见到公共澡堂了,但在北方,和别人一起洗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们的宿舍楼就是一层楼一个澡堂” ,在北京读书的小许和小朱都表示,到了一个地方学习生活就要去适应那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条件,即使是不喜欢也要去适应,毕竟要在那生活四年。

  学习篇

  大学不放松,自主多元去学习

  过来人说

  入大学后,新生们会强烈感觉到,大学和高三简直是天壤之别:高三生活两点一线,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而大一新生学习压力很小,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不过,这种期待已久的自由,却让很多同学感觉不知所措,生活一下子懒散了许多。

  “进了大学不等于就可以放松了。尽管目标实现了,一些人觉得可以彻底放松了”,许维隆说,这是大一新生尤其要不得的心态。“大学的学习生活表面感觉相对轻松不少,但是更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

  “可能大家会认为大学的学习很轻松,作业很少,考试更少。这样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朱亦博说,大学提倡学生自主地学习。因此,准大学生们进入大学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去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学长学姐也是很好的老师。要了解学校、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最好途径就是多向学长学姐们请教。李睿认为,“可以留下入学时负责接待你的那个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不懂的问题可随时咨询”。

  到了大学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让人欣赏的地方,没必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也没必要瞧不起别人。王碧春说,要学会主动学习。学习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去图书馆阅读各类书籍、听学术讲座,都是学习,关键是自己能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

  

  特别攻略

  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可以说,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到了大学,很少有人监督你、主动指导你、给你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设定的目标;到了大学,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最重要的指标,而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这里,竞争是潜在的、全方位的。

  入学最初的几个月,建议新生在熟悉新的生活、老师和同学的同时,还要迅速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实验室、复印室、录音室、书店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大学生还要学会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如互联网络)来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

  社团篇

  根据兴趣爱好

  有选择地参加

  过来人说:

  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大学不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学生不能仅是懂得临窗苦读的“书呆子”,大学丰富的社团刚好能让大学生得到锻炼。假面舞会、街舞比赛、志愿和公益活动、社团、学生会……这是很多准大学生期待和向往的。

  许维隆在北大参加校“山鹰”登山队,那是一个全国闻名的登山社。此外,学校还常会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许维隆说,过几天他就要回北京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活动,“多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可提高团结协作能力,扩大交际圈,更多地关注社会。”

  除了参加清华大学的国际象棋社,朱亦博还参加学校组织的“台湾文化交流”,他说大多闽南地区的学生都会参加,“这就相当于是一个闽南老乡会,通过这个平台,闽南老乡就可常常保持联系了”。

  李睿要提醒准大学生们,社团是一个很锻炼人的能力的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参加,当然也不要耽误了学习,千万别本末倒置地丢下自己的专业课。

  这点王碧春体会很深。她说,刚上大学,到处都是社团、学生会在招人,有些新生觉得很新鲜,就随便进一个,有的甚至一下子进了好多个,这样参加社团的意义不大。她想给所有准大学生提个醒,要选一个有品牌有实力的社团,这样才可以锻炼人的能力。

  

  特别攻略

  如果把大学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也是不现实的,还是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社团。其好处有四:丰富课余生活,让紧张学习之余有个小放松;对自己兴趣爱好有更深更广了解;向社团里有经验的组织者学习组织活动方式及待人处事做法;增进团结协作,毕业后,头脑里留下的除了朝夕相处的同学外,还有一起同风雨共进退的社团朋友。

  新生社团会很多,最好是选一至两个最感兴趣的社团。因为,不是所有的社团都值得期待,在大学里,交了5元社团费后就啥事没有的社团也比比皆是,要懂得选择!另外,在学校能力固然重要,但招聘单位也是很看重成绩的———别忘了学习有用的知识对自己是最重要的!

  (商报记者 李玉桐 实习生 陈琬瑶)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